我在逛什麼
一些比較有意思的:
WEB2.5固態儲存
《WEB2.5固態儲存》緣起於青年藝術家楊蟬翼的研究生畢業創作《固態儲存》系列作品。策展團隊希望透過還原計算機加密資訊的邏輯和過程來隱喻當下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及我們與真實情感之間的隔閡等問題,並且對作品賦予WEB的概念。
山海運算,域間路由
「山海運算,域間路由」是長征空間的一個免費展覽。長征空間有前後兩個門,這個展在與「空間站」同一側,左側綠色的門進,門要自己開啟。
進門是一堵牆,放的影片風格很殺馬特,在介紹海底光纜什麼的。
展廳中央是一個由木板組成的建築,外側是一些虛構的賽博朋克風格的人物設定,介紹了這些人物的職業。右側則是桌子,有兩臺電腦可供遊戲。左側是一級級木板,可以上去,兩側隔板的內側也有人物設定,最前面正對投影,可以戴耳機聽。投影的影片設定在新冠大流行期間的菲律賓,但又有部分虛構的賽博朋克的內容,所以看上去有些魔幻現實。
遊戲的背景也是在菲律賓,內容是做一些擺放建築之類的任務,不過都給出了兩個選項,一種是高科技的,一種是本土的。
文字描述側重於講述玩家的不同決策會造成對本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民眾生活的不同影響,比如選擇僱用人類員工還是 AI 員工,建設未來式的建築還是本地的建築,或是是否與區塊鏈公司合作治理汙染。其中的一些操作,比如放置很多全息影像、未來式建築會造成更多對隱私的侵犯,並且削弱當地社會的自主性。
左側是一個電話裝置,左側牆上有一排黑莓。大概是關於剛果難民的。
右側沒看懂。
一頁紙計劃
進門右手邊牆上不起眼的地方有個「一頁紙計劃」。
一頁紙徵集計劃想象一種基礎設施「新基礎設施」的概念不僅在重新塑造著商品和資本如何跨國流動,也在改變著訊號和能量的分佈、行星運算的結構和我們對時空的體驗。
其中幾則:
Clovdrive
時間交換機(或者我們如何拒絕更新保持自我)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時間中,7×24小時永不休眠的網路帶來了高效與便利,卻也產生了單一性的問題:無論自願與否,所有人都必須聯網(online),離線(offline)意味著與世界脫節。然而,時時保持更新未免令人疲憊,更何況當今的技術發展已遠超個人經驗積累的速度,當我們想重新體驗過去的技術與裝置,又或者某一天跟不上技術發展時,會發現難以找到另一種替代性的技術生存方式,因為網路會將過去覆寫和淘汰,令人無路可退。
為此,我設想了一個“時間交換機”,透過打造一個離線時間網路來抵抗技術加速,以下是它(可能)的實現步驟:
- 停止更新軟體和硬體;
- 備份舊軟體的安裝檔案,以便在其他舊裝置上找回使用;
- 拒絕新技術的誘惑—一新技術往往要求更新的軟體和硬體;
- 加入舊裝置和老技術的社群,沒有的話可以自建一個 :)
- 幫助更多人瞭解和使用舊裝置;
- 發展替代性技術網路,形成技術分叉;
- 與網路時間說再見,享受你的離線時間吧!
展覽介紹中提到 Benjamin H. Bratton 的 The Stack: On Software and Sovereignty,好像也很有意思。作者認為計算機並非只是機器,還是一種行星尺度的基礎設施,作為社會的中樞,組成了一個棧式的劃分主權空間的新架構。
我在寫什麼
useEffect
被調了兩次
給 openai-translator 加 feature,但是遇到 useEffect 被呼叫兩次的問題。幾千行的 TSX 到處都是 use
鉤子,只好一頓 console.log
。最後發現是流式返回的結果會有兩次停止的 signal,而這時會呼叫傳入的閉包。加上一個是否已經停止的判斷就好了。
Verilog
開始做 HDLBits 的題目。這是個 Verilog 的練習平臺,不過感覺評測有些慢。我的題解在 OverflowCat/hdlbits。
對於 Verilog,VS Code 比較好用的 formatter 是 SystemVerilog and Verilog Formatter(包名是 bmpenuelas.systemverilog-formatter-vscode
)。
我在玩什麼
八方旅人
打了部分角色的第二章,目前在智者峰(Mountwise)。解鎖了「二人章節」,並且發現 Throné 的第二章有兩部分。看來這部的內容還是挺多的。還剩下 Ochette 沒有開始第一章,因為好像要選一個寵物,選擇困難。
這部的第二職業變化也很大。對於玩家的八個職業,需要取得許可證,最多三張,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不過隊伍中頂多有兩個相同的職業,多了也沒必要。
從第一部開始就一直好奇英文配音角色在戰鬥結束後的配音那句都說了什麼,有幾個句子沒聽明白,查了 Reddit 也沒找到。可能是臺詞比較怪異,比如:
May the sacred flame guide you, or something like that.
我在看什麼
只合把清濁分辨
茅塞頓開:透過聲音的波形圖可以發現,漢語中爆破音的送氣和不送氣是透過音節前是否有一小段氣流來區分的。而日語中,清濁音是透過音節前是否有一小段聲帶震動來區分的。我們可以透過與上一個母音前是否斷開來區分清濁音:如果是濁音,那麼上一個母音會和濁音連在一起;如果是清音,那麼上一個母音後必然會斷開,相當於一個很短的促音「っ」。
影片中推薦的 praat 和 東京都立大學的清濁音練習 也很好。
評論